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产新势力电动车品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国产新势力电动车品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吉利新势力子品牌?
Polestar(中文名:极星)是沃尔沃汽车集团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拥有的全球高性能电动车品牌[20][21],极星将享有沃尔沃汽车的技术工程协同优势,且得益于集团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支持,这些协同效应使其能够设计、研发和量产独立品牌的高性能电动汽车。
国产特斯拉比国产电汽车的优势在哪里?
特斯拉国产时间没有确定,国产之后价格是否会下调也没有实锤,在价格对比国产电动车没有优势的前提下,特斯拉在技术方面毫无优势可言。
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在于三电系统,特斯拉的“两电”依靠***购,控制系统也是存在漏洞的,细化如下。
1、电动机***购台湾富田异步电机,稳定性与其他供应商的电机相同,电动机的故障率非常低,技术水平也不比其他电机领先且体积过大;永磁同步电机***用6极的保守技术,所谓特斯研发但是电机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大致如下,全数中国产包括减速器还是台湾的和大以及旭升。
2、电池是特斯拉的硬伤,类型为镍钴铝三元锂电池,由于镍比例过高且铝无法有效的稳定晶体结构,所以这种电池的热失控率非常高;在充电过程中如出现某组电池小组的电流过大,在高电压的作用下元素反应速度过快会造成高温,同理在高倍率放电的状态也会产生高温,所以有松下PACK的电池组频频出现自燃。
3、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系统也不够稳定,这一系统所谓是特斯拉的核心技术,但是特斯拉到底提供了什么是很难理解为,因为核心部件供应商大致如下。
意法半导体-集成电路
德州仪器-芯片处理器
高华-冷却液
沪电股份-PCB板
东山精密-FPC柔性电路板及散热器
均胜已经安洁科技-传感器原件及组件
德纳-电池冷水泵
三花智控-热管理组件
等等
电动以及混动汽车时代由中国车企引导市场发展,甚至是制定行业标准;特斯拉不需要对比其他品牌,在国内市场如何撬动比亚迪的地位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这家车企能够垂直研发三电和整车,而且车型覆盖乘用车、商用车、特种用车以及军工领域,更重要的是完成了电池梯次利用以及能源领域的循环。
特斯拉在技术方面在比亚迪面前没有任何竞争力,在成本控制方面也没有任何竞争能力,一旦特斯拉掀起价格战则等于自掘坟墓,所以通用前高管也会对特斯拉下了“病危通知书”,这家美系“新势力品牌”同样是资本炒作下的产物,核心价值不在于车辆本身,而在于如何完整的讲述一个故事,仅此而已。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新势力”纯电动的造型太别扭,外观顺眼、续航靠谱的车型有哪些?
外观是比较因人而异的问题,首先你先找到自己喜欢的外观再去看续航。另外你没有说预算这个很重要。只从个人经验推荐不同的几档品牌的产品,小鹏,蔚来,特斯拉都有不错的产品,可以上汽车之家看看具体你关心的配置。
特斯拉Model Y来了,真的狼来了,比亚迪等国产顶得住吗?
这个问题回答过,从来没有一家独大的时候。
因为:1.国内新势力造车车企虽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良莠不齐。但是诸比亚迪、荣威、蔚来、甚至吉利等这样拥有雄厚资金和研发实力的车企还是不少的。国内电动车的市场用途和价格是有着很大的细分的。不单单是所谓的25万区间或者以上,10万以下,10万-20万的车型同样受益于国内上牌政策的影响,自由其消费群体存在。
2.特斯拉即使在电动车领域如当初的苹果一般具有引领潮流的实力和影响力。现在来看,“苹果”不是落寞了吗?电动车的市场接受程度还目前只能说逐步在推进和扩大,但是不是主流。国内车企不至于沦落到要和特斯拉全面对标和抗衡的局面,一定会因地制宜的设计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和营销政策。
3.不能回避的国家政策的支持。
所以,特斯拉Model Y来了,比亚迪等国产品牌依然顶得住。
特斯拉Model Y是狼还是狗在没有上市之前不能确定,比亚迪等国产品牌为什么要去顶特斯拉?
宝马7系全新大嘴设计来了,需要十几万的吉利红旗轿车去“顶”吗?完全没有竞争关系什么影响也不会有,特斯拉即使国产也不用妄想价格会“亲民”,Model Y的价格大致如下。
1、标准两驱版:370公里续航、最高时速193km、0~96.56公里加速成绩5.9秒,售价3.9万美元(约26.18万RMB)。
2、长续航两驱版:482公里续航、最高时速209km、0~96.56公里加速成绩5.5秒,售价4.7万美元(月31.55万RMB)。
3、标准四驱版:450公里续航、最高时速217km、0~96.56公里加速成绩4.8秒,指导价5.1万美元(约34.24万RMB)。
4、性能版:450公里续航、最高时速241.4km、0-96.56公里加速成绩3.5秒,指导价6万美元(约40.28万RMB)。
四个版本价格由低到高看似和国产高端电动车有些重合,不过这还没算税呢。Model 3的标准版指导价已经达到了40.7万,Model Y与3是同平台产物,不过零部件的共享率仅有75%,剩下这25%的升级至少会有接近20%的成本上涨;所以Model Y的标准版指导价预计会在48.84万左右,这一价格对国产电动汽车有重合吗?也许蔚来之流还会有些重合,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果靠这些品牌不如回到内燃机的研发。
至于比亚迪汽车目前还有价格高到这一段位的量产EV,即使如唐EV600也更像是秀技术,国产车的主力发力区间应是15万以下的入门级和消费级,在这一段位有理想的占有率才能为车企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普通人关注的不是特斯拉、国产车企需要做的是生产人们买得起、用得起的车。
如从这一角度判断特斯拉别说不会是狼可能连条狗都不算,当然这只是比喻并不是谩骂、充其量是讽刺。
特斯拉的镍钴铝电池升级到21700后稳定性仍很差,这种用在电子设备上的电池高温稳定性超过200度会出现大问题,而特斯拉的控制均衡系统又频频出现漏洞,因动力电池导致的自燃案例是电动汽车品牌里最多的。不过这些还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作为动力电池只算三流的电池成本还极其高,特斯拉用各种营销方式***消费者的同时,在供应环节实际也是被松下这一电池供应商***的,在某一更换电池供应商的节点供应价格直接翻倍,特斯拉毫无主动权。
电池成本不能控制特斯拉做不到价格走向中低端,电机依靠***购也不能加分,而高端车的消费市场体量远不如中低端汽车领域。即使特斯拉有超高的利润率但销量不会乐观,一旦市场饱和或者老牌制造商同样发力这一段位,特斯拉的末日就要到了。
而作为面向大众的比亚迪等国产汽车品牌有极其大的市场,而且在技术方面也有相当领先;国产汽车以比亚迪为首是具备电芯、电机、电控系统以及整车配套垂直生产能力的,在控制成本方面有绝对优势,在大众领域有足够强的核心竞争力,目需要的仅仅是提振品牌形象准备在合适的节点发力高端,只是目前还没有契机,这一阶段也是留给特斯拉为数不多的时间。
而在中低端领域比亚迪已经开始了战略合作招商,比亚迪的核心三电系统以33111的E平台开始对外开放,且不限制是国产品牌还是合资汽车;这一模式一旦打开加上BLP平台一直与比亚迪深度合作的高端品牌奔驰有了很大的机会,后期其他品牌一旦跟进特斯拉的时代也就完结了。
特斯拉对国产品牌现阶段形成不了竞争关系,这一品牌短期内会面对全球市场、后期可能会被这一市场放弃。
至于在国产建厂也不会是价格下探的方式,马斯克的说法是上海工厂只负责model3和Y的标准版制造,其他版本还是会在美国生产以进口方式出现,别想太多,即使数年后可以国产而特斯拉是独资建厂各种税费仍不会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产新势力电动车品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产新势力电动车品牌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