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能源新势力品牌怎么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新能源新势力品牌怎么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理想L7五月第三周销量?
4323辆
理想汽车从2019年12月4日车型正式开启交付以来。于2021年2月交付车辆辆突破4万辆,2021年3月销量4900辆,4月销量5539辆,5月销量4323辆共54724辆。而在2022年,品牌还有代号X0|的新车推出,能否进一步上项月销达到2万辆级别,年销量突破20万辆非常值得期待
理想五月第三周销量是10486辆
截止到2023年05月份,理想L7最新月销量为10486辆,2023年累计销量为18188辆,在SUV中,月销量排名第1名,年销量排名第3名,中国车中,月销量排名第19名,年销量排名第44名。
比亚迪新能源车跟这两年的新势力品牌比核心优势是什么?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绝对属于大佬级别,这在于比亚迪的目光长远,还有着良好的电池技术基础,长年深耕新能源汽车领域,所以才能做到如今的国内新能源汽车霸主的宝座!
然而,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作为风口之一,无数企业争先恐后的进军新能源市场,都想在电动汽车普及初期分得一波红利,挤进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汽车行业,就有了如今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以蔚来、威马、小鹏等头部企业
目前来说比亚迪在这些新势力品牌面前依旧是一座巨大的高山,但并不代表这座高山不会崩塌,下图为近4个月纯电动SUV市场的销量树状图!
图中明显可以看到,比亚迪除了元EV遥遥领先之外,其他车型销量并不乐观,但比亚迪目前来说依旧有很多核心优势,如下
一.产品多样化
各个细分市场都有所布局,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性!
二.售前售后网点多
相比于造车新势力,比亚迪售前售后网点遍布全国各地,而新势力造车品牌目前的线下门店基本都是在几十个左右,差距非常明显,会遇到有钱买不上车的情况,而这种现象基本不可能发生在比亚迪汽车上!
三.供应链把控方面
首先比亚迪的电池是自己造的,不必担心供应商供给不足,产能不足的问题,要知道汽车上的零件有数已上万种,可能其中的某个供应商出点差池,整个工厂的运营就会陷入崩塌状态!
四.交付能力
新势力造车基本都是已定在产的模式,而比亚迪则不一样,用户可以当天进店当天就能提车,而这种情况在新势力造车品牌中显然不可能发生!
五.品牌知名度
这点就不多用说了吧,从市场保有量就可以看得出来!
核心优势不光是在产品层面,我们作为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服务和售后在购车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虽然在中国一台车的使用周期没有国外长,但是十年八年也不短。考虑到新势力的造车模式,结合网上频频爆出的新势力公司的情况和问题,关门大吉后消费者连保养和维修的地方都没有(当然,连锁快修街边摊除外),品质得不到保障,服务也得不到保障是硬伤,很多新势力品牌投建的都是体验店,售后能力本来就让人害怕。反观如比亚迪一样的传统车企,在服务体系和售后布局方面都更放心,新疆、***这些偏远地区也有线下门店,起码不用为了修车再操心折腾。
目前造车新势力的生死时刻,你更好看谁?
新势力路在何方?
目前造车新势力日子都不好过,都存在诸多问题,有品牌有销量的不超过5家,那5家大家都知道:蔚来、威马、小鹏、哪吒、理想,剩下的新势力都在垂死的路上,是自我消亡,还是等人接盘,分析有三:
一、资本救命。蔚来、威马、小鹏这点销量不足以撑起发展大旗,还得靠资本续命。蔚来巨亏,但有品牌影响力,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威马变相减薪,说明现金流不充裕,极需题材融资。小鹏才买了福迪资质,花了大钱要单干了,变更手续有无后遗症不好说,就P7能否如期投产上市,要开口袋的銭能否撑到那一天。
二、改制接盘。合众为维持基本营运,又是押地、押资产融资,的确不容易,还扩张招兵买马千人,别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理想造车,理念是对的,但混合动力的竞争不是你想的,干得过丰田吗?纯电的车型何时出,如再不出来,可能没机会了。
三、鸡肋随弃。剩下的问题更是一大堆,有投产的,销量羞于见人;有没投产的,内部予盾吵得欢;都是缺资金,缺后劲,市场不给力,股东不给力,怨天尤人怨自已,内外交困,问题出在一环套一环,只要一环出点错,有可能面临***,如履薄冰,日子艰难。
总之,新能源汽车大方向是对的,但传统汽车大鳄们正在逐步转向,投入到纯电动汽车领域,对新势力们而言将是灾难性的。加上海外汽车巨头的进入,更是会让新势力们雪上加霜。前期,由于汽车巨头们对新能源政策补贴没正眼看过,相对于传统车的销量而言属鸡肋,现在不同了,全球转向新能源了,要终结燃油车了。新势力们前几年拿补贴的好日子也终将一去不返,有出路赶紧想办法,否则将被汽车巨头压死在冲锋的滩头上!
很高兴能交流这个问题,因为自己之前就是某头部新造车势力中的一位HR。
从14年左右开始,国内涌现了不下于百家的新能源造车企业,大体背景可以分为几类:
1.成熟车企响应国家号召和补贴等各种原因,进入新能源领域(几大汽车国企,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2.地方性汽车公司(其他车型制造企业),在国有资本+当地民营资本的合作下,成立新公司;
3.大型汽车公司高管、互联网二次创业者进入该领域(乐视,小鹏,威马,蔚来,理想前途等等)。
综合来看,一家新能源公司,要存活下来,或者能够有较好的长***展,几点关键因素:
1.大量的资金(汽车行业是个非常烧钱的行业,从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售后,真个产业链形成闭环,是需要大量的现金的);从这一点来看(融资,现金储备等),现阶段小鹏,理想是暂时能抗的下来的(因为现在还可以进行D轮,上市等途径吸收资金);
2.品牌+客户群,一家公司,需要有自己的品牌标签和客户群体,才能有效的转化为销售额,从目前来看,小鹏汽车-年轻、智能,蔚来-精英、智能,理想-智能。
3.制造-销售-售后体系形成,现在也只有少数几家形成自己的完成体系。
以前,新势力们都在高喊颠覆,声音特别大。后来,新势力们说要敬畏行业,声音小了点。现在,新势力们都在忙着融资,没时间说话。钱可以买车但不一定能造车,有几家是想认真做汽车的?
特斯拉的成功告诉我们,还是要有突出的产品力,要有核心技术,同时还要脚踏实地。有一些浑水摸鱼,趁机骗地骗融资骗补的先死
说一下我的个人结论:
1.蔚来会活下来,因为蔚来有产品,会营销,就是管理层造车理念要换一换。不过好歹是个有点姿色有点才华但是盈利能力差的美女,有的是人接盘。
2.小鹏,威马。传统车企人员创业变身新势力,目前看来小鹏P7让我看到了踏实和技术。威马整体偏实用主义;爱驰算半个;
3.拜腾,天际,博郡等一票产品都没有的造车新势力,早死早托生吧。
目前比较看好的有两家,首先蔚来汽车,这个应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先不论它的产品成功与否,目前看它上市有了一部分融资,每月有一千以上的销量,基本***几个亿的现金流,存活应该没问题,另一个是车和家,李想是个务实的人,规模不大,但每一分钱都花的实际有意义,应该能有一席之地。
潮水退后,方知谁在裸泳。
2014年以来,随着汽车新四化的浪潮,造车新企业也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从最开始的乐视汽车,到后来的蔚来、前途、小鹏、奇点、威马、理想、爱驰、拜腾、博骏、云度、合众、长江、华人运通等等。最多的时候,全国有大大小小600多家造车新势力企业。
前几年,借着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的东风,这些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各路资本也多线操作,融资、投资玩的不亦乐乎。
销声匿迹的第三阵营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审核加严,补贴退坡,一些PPT造车、立志于骗骗补贴的一票新势力,开始发现日子已经没法好好过下去了。
比如游侠汽车和奇点汽车,曾经名噪一时,结果在2019年就传出公司发不出工资,接着去蹲点的记着就发现公司所在位置,早已人去楼空,销声匿迹了。
有心人在天眼查上面,发现这些车企的股东变更的变更,资本转让的转让,有的只能委身于其他企业了。
还有阵仗玩的比较大的乐视汽车,业内君曾经一度认为贾跃亭的乐视生态链是比较高端的理念,一度以为乐视汽车能成功。
结果没想到,如今欠了一***债的贾总只能旅居海外,下周回国也成为了闲暇之余的笑谈,前段时间听说FF获得了新的投资,FF91也已正式投产,不过贾总早已被清算出局,估计是回国无望了。
艰难度日的第二阵营
相比较已经活不下去了的第三阵营新势力车企,第二阵营车企的现状相对来说能更好一点点。
拜腾、博骏、爱驰亿维,这些已经直接拿到造车资质或者间接拿到造车资质的一众造车新势力,由于已经有了自己的初代产品,相对于第三阵营的新势力来说,融资的成功率更高。
但随着国家补贴退坡,疫情的影响,这些车企也是度日如年,一方面车子还没完全量产,无法获得收益,另一方面,融资越来越难,没有钱,想要继续玩下去几乎不可能。
可以说,卡在量产节点,受疫情影响的造车新势力,已经踩在了悬崖边上。
“欠薪、淘汰、亏损、裁员、推迟交付已经成了成了第二阵营造车新势力的专有名词”。
被“鲶鱼”和传统车企挤压的第一阵营
最后是已经有了造车资质,也已经有量产车上市销售的第一阵营造车新势力。
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以及在2019年末搭上了末班车的理想汽车。
这四个新势力车企,或多或少都有了自己的量产车型,上车早的蔚来有2款,而上车最晚的理想汽车仅只有一款。
要说第一阵营造车新势力,日子也不见得就好过,业内君有一些同事在这些车企里面,从去年开始就基本已经关闭招聘窗口,各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一方面是受到疫情、新能源补贴、行情等多方面影响,再加上成本控制没有优势,销售收益和研发、售后服务投入不成正比,导致入不敷出,有投资机构算过,造车新势力要想成功,至少需要200亿,如今看来,200亿远远不够烧的。
另一方面,自打特斯拉在上海独资建厂,就像一条鲶鱼冲进了鱼群,国产品牌突然意识到,以前一直挂在嘴边,要超越和挑战的对手,如今初次见面,己方就被吊打,受到特斯拉的***,传统的车企也开始发力,像奔驰、大众、日系等车企,都卯足了劲抢地盘,还有深耕多年电池技术的比亚迪汽车,抢地盘那叫一个生猛。
内外交迫的第一阵营,如今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只能削尖脑袋求发展,保证自己活下去。
狭路相逢勇者胜,笑着活下去
汽车行业的寒冬已至,前一个充满红利的十年已经过去,如今良币驱逐劣币的条件已经形成,狭路相逢勇者胜,勇敢者占有市场,怯懦者只能淘汰。
而处在当前阶段的造车新势力们,要想笑着活下去,只能不断打好基本功,踏踏实实造好车,造高质量、高技术,消费者喜欢的汽车。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强者生存,弱者退场。
最后,也希望国人能给那些用心造好车的车企们多一些支持和理解,毕竟国货当自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能源新势力品牌怎么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能源新势力品牌怎么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